今年夏天,来自东莞证券的廖倡实现了他的人工智能职称梦。廖倡毕业于复旦大学,作为国内首个数据科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先后在科研机构、监管机构从事人工智能工作。自2021年年底通过“东莞市博士党政国企人才项目”加入东莞证券,他提出“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算法金融、整合创新”三大路径并付诸实践,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获评东莞市首批人工智能副高级职称将在提高行业认可度、加大知识分享合作、促进创新和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廖倡激动地说。他还表示,将以获得人工智能副高职称为新的起点,专注专业敢于创新,加大探索数字证券、数据资产等新兴金融模式和业态,加快建设壮大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数智化项目群体。
廖倡是东莞市积极探索新业态、新职业相关专业职称评价,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受益者之一。作为广东省唯一获得人工智能职称评审副高级评审权的地市,近期,东莞市完成了首批人工智能专业职称的评审和发证工作,20名专业技术人才成功取得人工智能职称。
东莞获人工智能职称评审副高级评审权
人工智能,俗称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缩写),作为新兴职业,已成为高科技信息产业的新力量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有关调研数据显示,到2025年,东莞市人工智能专业技术人员总需求量将达到35.6万余人。《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9-2030年)》指出,东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具有独特优势。
在专业人才紧缺的背景下,不少企业重金招揽人工智能人才。东莞市企业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供不应求,特别是既懂人工智能技术,又熟悉行业市场的复合型人才以及能同时提供产业应用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团队仍然较少。从长远来看,势必对东莞打造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产生不利影响。要解决企业人工智能领域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除加大引进力度以外,加强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对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和职业发展路径等方面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呼声越来越高。制定客观积极的人才评价体系,正确评价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才的水平和能力,发挥职称评价“指挥棒”作用,成了进一步加强东莞市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东莞市人工智能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顺应企业和人才呼声,为进一步提升东莞市人工智能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认同感和事业归属感,聚集优秀人才专注于人工智能工作,抢抓人工智能发展先机,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动出击,从2020年起经多次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于2021年8月向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出了关于在东莞开展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试点工作的请示。东莞的请示获得了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大力支持,批复同意向东莞市下放人工智能副高级职称评审权。
赋能人才和企业发展
开通人工智能职称评审是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畅通了企业内人工智能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人工智能属于交叉学科,从事人工智能工程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层次高、起点高。然而,东莞市人工智能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起步相对较慢,人才体系尚不健全,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认同感和事业归属感不强,难以聚集优秀人才专注于人工智能工作。人工智能职称评审工作的开通,无疑为人才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出路。
运用了职称评价“指挥棒”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东莞市人工智能职称评审工作由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综合管理,评审委员会设在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积极作用。职称评审通过制定贴合行业实际的评价标准,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对标评价标准,不断完善自我,逐步成长为达标的人才,最终通过同行专家评审取得政府授予、社会公认的职称。以企业为主体,有利于形成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发展的格局。对于企业而言,将受益于专业人才不断的产出成果,同时能更好地选拔专业人才,促进海内外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来莞就业创业。
首年评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今年是东莞首次开展人工智能副高级职称评审工作。
明确规定评价范围。只要是在东莞市从事人工智能,包括人工智能算法、人工智能硬件和人工智能应用等三个专业方向专业技术工作的技术人才,符合条件的,都可以申报评审。
明确评审程序。规范了公布安排、申报审核、评审公示、专家评审、评后公示、颁发证书等评审环节,确保职称评审的权威性、专业性、公正性。
明确评价标准。规定了人工智能专业职称的基本条件,以及各级别具体的资格条件,突出了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职称改革要求,建立了体现以能力水平和业绩成果为导向的职称评价指标体系。
明确激励政策。按照东莞市现行的《东莞市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暂行办法》《东莞市本科生引进培养暂行办法》有关政策规定,对在东莞市工作,符合相关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才,取得人工智能职称证书的分别给予3000元至5万元的能力提升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