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提交了资料,通过审批后,来窗口十几分钟就办好了。”近日,江门市民刘女士来到江门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了公司名称以及经营范围变更业务。
拿到新营业执照,她连连点赞江门“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以前办理营业执照变更后,还要去银行、公安、税务等部门分别办理变更,现在只需跑一次,既高效又方便。”
这是江门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任务落地见效的生动写照。聚焦群众、企业等办事视角和服务需求,江门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注重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实现一批高频、面广、问题多的“一件事”高效办理,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持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
目前,江门已高质量完成国家明确的18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任务,重点事项办理时限总体压缩48%,跑动次数减少82%,办结“高效办成一件事”业务超3.8万宗。
一、高效办事新体验
政务服务窗口,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一个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专窗,为市民群众带来办事新体验。
郭先生正筹备开设一家咖啡店,需要申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
提交身份证明、经营场所的房产证和租赁合同、咖啡店内平面图……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郭先生现场提交资料,迅速完成了登记办理。
“原以为今天只能先办理营业执照,下次才能再申领食品经营许可,没想到一次就办好了,很方便。”郭先生说。
“江门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以来,将咖啡店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两个事项作为‘一件事’同步受理,当场一次办好相关手续,特别是对于不太熟悉本地办事流程的港澳居民而言,可以提高办事便利度,大大提升办事效率。”白沙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新变化、新体验不止于此。前不久,刚成为新手妈妈的刘女士也体验了“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的便捷性。
“现在的医保服务太便利了,孩子出生时,我就提前办了新生儿预参保,因为病理性黄疸需要住院几天,后来出院直接报销了三成费用,帮我们省去了不少跑腿报销的麻烦。”回忆起为孩子办理参保的过程,刘女士竖起大拇指夸赞。
这得益于江门持续优化新生儿预参保服务,打造“出生一件事”主题服务,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托举全民医保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样,政务服务窗口,一头连着行政机关,一头连着经营主体。办事更方便、更高效,企业也有同样的感受。江门市新时代外用制剂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
不久前,该公司成功拿到江门市首张“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小型企业资质认证收入证明”(以下简称“FDA资质认证收入证明”)。“我们提交的‘FDA资质认证收入证明’申请,税务部门当天就办下来了,可为企业减免医疗设备认证费用约23.5万元。”江门市新时代外用制剂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说。
由于“FDA资质认证收入证明”尚不属于国家税务总局征管系统内的常规证明文书,暂无统一范例。为快速响应企业诉求,江门税务部门迅速启动特殊业务处理机制,实现该项业务“即时办”,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FDA资质认证收入证明“高效办成一件事”办税场景,实现全流程高效闭环服务。
类似的场景也在鹤山同步上演。3月11日,江门首宗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在鹤山成功落地。当天,鹤山市弘乐运输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先生来到鹤山市行政服务中心“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办理成功办理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从提交申请、审批到领证,全过程不到1小时。”吴先生表示,对此次服务“非常满意”。
服务靠前一小步,便民提升一大步。“办事只需跑一次”“告别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江门企业群众正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改革中感受到行政效能的新提升。
二、政务服务新升级
打开惠企便民新模式背后,是江门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生动实践。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将企业、群众需要办理的多个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整合为一个套餐,实现一次申请、一套材料、一次办理,大大减少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间和跑动次数。
江门易办事
去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对深入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作出部署。江门将“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和全市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并将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政效能的重点改革推进实施。
围绕部署,江门开启了一系列新探索:
统筹协调推进,落实业务支撑。去年,江门建立了由江门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统筹协调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见效落地、各“一件事”牵头部门具体实施、各联办部门配合的分工机制以及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依托现有系统平台,上线“一件事”业务。
具体来看,对于需市级自主实施的教育入学“一件事”,基于市招生平台实施,退休“一件事”、开办餐饮店“一件事”等则基于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上线主题服务系统,快速完成开发配置,实现表单、材料整合,并对接电子证照系统实现材料免提交,支撑业务上线。
明确任务分工,提升办事水平。江门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的通知》,明确“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梳理、指南编制、流程再造、系统对接等8项具体任务,通过建立督办台账,清晰掌握每个“一件事”的具体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保障质量和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江门编制重点事项的办事指引,做好各级办事窗口及12345热线工作人员培训,确保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一件事”业务标准、服务渠道等内容,提升“一件事”咨询解答、业务服务和“帮代办”能力。
线上线下联动,打造服务专区。线上,进一步优化广东政务服务网江门“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版面,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和体验感;线下,在江门市行政服务中心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专区,通过线上申办辅导及线下收件结合,推进新生儿出生、残疾人服务、破产等重点“一件事”服务在政务大厅落地。
以社保部门牵头的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为例,江门已实现4个部门6个事项线上线下集成办理,填写信息项压减47.7%,申报材料数量压减36.1%,跑动次数压减83.3%,办理时限压减26.9%。以“个人独资企业变更登记”为例,精简材料2份,跑动次数从5次减少为1次,办理时限从5天压减至2天。
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从最关键的问题抓起,从最基础的环节做起,破解办事梗阻,提升服务质效,江门“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为企业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三、“数智侨乡”新探索
改革创新,优化政务服务,江门一直走在前列。
作为中国著名侨都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江门探索创新,持续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在全省率先开通“湾事通”江门专区,首批上线服务76项,深化政务服务跨境通办,6个港澳专区累计办理事项超1万项,与深圳、中山共建深江、中江融合互动专区,涵盖高频民生事项超300项……
今年,江门加速迈入政务服务数智化时代。2月18日,江门完成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本地化部署,打造“江小I”智慧应用矩阵。基于DeepSeek部署应用,江门对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实行智能应答、智能填单等功能升级,并全面推开政务服务智能导办模式,为“高效办成一件事”筑牢“数智”底座。
进入新阶段,如何进一步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惠及更多企业群众?
江门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把实施国务院部署的“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管理机制,作为新的一年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今年江门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深化涉企审批“证照联办”改革,推动企业变更、注销登记和“个转企”等“一件事”高效办理。
江门在落实国家、省重点事项清单基础上,助力推动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立足“侨”特色,积极深挖本地业务需求,将关联性强、办理量大、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个事项集成办理,印发本地特色“一件事”主题服务事项清单,拓展事项范围,推动归侨入籍、开办旅行社分社、港澳来江开办企业等5个本地特色“一件事”上线,擦亮“江门易办事”品牌。
其中,以归侨入籍“一件事”为例,以往旅居海外的华侨人数众多,且分布在世界各地,每年均有不少华侨回到江门探亲、旅游,甚至回国定居,群众反映回国定居和登记户口事项复杂,需要来回跑,不方便。
为此,江门统战、公安部门研究出台《华侨回国定居联办事项办理须知》,推动华侨回国定居和入户工作“一件事”集成办理项目落地。华侨回国定居和申请恢复(登记)户口审批环节由原来4个精简为1个,群众办事跑动次数从过去的跑4次减少至只跑1次,实现“提交一套材料、提出一次申请、跑动一次”即可办成华侨回国定居事项。
此外,江门还积极推动数字化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创新实施“视频办+综合窗口+人工导办”模式,推动“视频办”服务覆盖“1+7+74+1340”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和8大重点产业园区,涵盖30多个领域、超3000项服务,有力缩小“数字鸿沟”,促进城乡政务服务均衡化发展。
江门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摸清企业群众的痛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改革举措,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推进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让“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等模式不断涌现并成为常态,深化“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等创新实践,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