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中山净增经营主体近5万户,相当于每天新增136位“老板”。
“投资湾区,选择中山”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创业者、投资者的认可。
从2022年起,“优化营商环境”已持续成为全市改革的重点工程。从“行走的办公室”、“马上办”办公室,到“书记市长直通车”,对标深圳等一流城市,中山刀刃向内、系统改革,用三年时间,让“拿地即动工”等审批提速事项成为常态。
在中山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强调,要实施政务服务升级行动,构建“AI+政府服务”新范式,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站在人工智能的新风口,中山迅速响应,以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本地化部署,开创“AI+智慧政务”新局面。
珠三角增速第一
企业“老板”为何青睐中山?
2024年,中山实有经营主体总量同比增长6.57%,增速跃居珠三角地级市第一,为近两年来首次。为什么越来越多“老板”选择中山?
仔细观察中山的变化,这或许得归功于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而更具体的细节,又体现在两个“常态化”上。
比如,中山举全市之力,构建了“政企”常态化的对话机制,大批企业家的声音能够直通决策层。自2022年起,中山在两会期间已连续4年增设企业家座谈会,这样一场以“听意见、解难题、拼经济”为核心的座谈会,逐渐成为政企互动的“金字招牌”。“很多问题当年提、当年办!”中山市人大代表、中山市顺昌商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健标感慨。
其次,中山打通了项目落地常态化的“高速通道”。在一座工业城市,投资项目落地的快慢是衡量城市营商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尺和试金石。近年来,中山大力推行“多审合一”改革,实行房屋建筑工程分阶段施工许可,优化产业项目施工图审查,制定豁免项目清单,推行“拿地即动工”“竣工联合验收”,全方位为项目落地松绑提速。
如今,“拿地即动工”早已不是新鲜事。中山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将政府投资线性类项目、政府投资房屋建筑类项目、社会投资房屋建筑类项目审批时间统一压减至30个工作日,承诺审批时间居全省前列。
审批提速的背后,是中山一网统管,搭建项目落地“云端快轨”带来的便利。中山早已建成了全市项目落地协同管理平台,通过一个平台串起多套业务系统,以数字化手段破解跨部门、跨层级数据不通、信息不共享、协同不足等难题,推动项目落地工作“一网协同”,以此实现各环节无缝衔接、高效推进。
营商更“赢商”
让投资企业“动念即达”
水气激荡,乃生长虹。当深中通道穿过历史苍穹、横跨珠江口,新的珠江口时间掀开历史性一页。深中通道开通大半年以来,中山对标深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步伐从未停歇。
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深中公积金已实现互认互通,两地医保联网结算持续扩围,“深中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增至735项,无差别营商环境正在加快构建。此外,中山还不断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开通澳门社保公共服务专窗。
中山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对标深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中山已推动“企业开办全流程免费办”“一照通行”“一证多址”“个转企”“歇业备案”“简易注销”等改革全面上线,中央厨房、餐饮管理企业与深圳实现跨区域资质互认通用。如今,中山建设的“中易办”城际融合互动专区已整体进驻“i深圳”,中山政策导航、招商引资、文化旅游、政务办事、新闻资讯等在“i深圳”平台可“一键直达”。
随着融湾向深的步伐加快,投资中山的企业家既可以在中山享受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环境,享受与港深相媲美的医疗、生活、休闲、文旅服务,又可以享受到东岸先进城市的科技、人才、信息、金融等优质资源。
中山也就有了“赢商”的竞争力。在2025年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来自深圳的比亚迪集团总裁办公室行政总监徐磊感慨:“中山对待企业真诚的态度、快速响应的速度和高效的办事效率,让我们既感激更感动!”他透露,为了支持中山比亚迪二期全球领先品牌的无人机生产项目落地,春节期间,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亲自协同多部门合力解决了企业面临的用工短缺等挑战。“这坚定了我们在中山发展的信心!”徐磊说。
“AI员工”上岗
倒逼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深圳企业员工用公积金在中山买房,要符合什么条件,办理什么手续?”深圳企业高管张敏慧经常在深中两地往返,计划在东区购置一套房产。她刚走进中山市东区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就被推荐到了31号窗口,对话AI员工。短短几分钟,她就摸清了办理条件、所需材料及咨询电话等。
这是首位在中山镇街上岗的“政务服务AI员工”,平均0.8秒响应,咨询正确率达到80%。与普通云端AI服务不同,它深度对接了市场监管、社保、医保等12个部门,实时更新800余项高频事项,依托DeepSeek的深度思考功能,将复杂的政策文件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办事指南。
这仅仅是中山以AI赋能政务服务大提速的一个基层样本。
在中山,“AI+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已经在陆续打通。中山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梁宏韬表示,在智能审批方面,中山运用跨部门业务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智能技术,实现企业设立等14项高频业务“智能审批”,全自动化流程执行时间缩短至2分钟,效率提升80%以上。
“AI能通过分析高频问题,推动部门简化流程。”东区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咨询量较大的相关业务,可以倒逼部门实施“材料瘦身”与跨部门“流程再造”,让政务服务实现从碎片化解答向系统级优化的转型。
梁宏韬透露,为加强数据高质量供给,中山建成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国产政务大数据中心,归集政务系统超300个,汇聚数据超60亿条,涵盖政务服务、征信金融、宏观经济、行政监管等领域,为AI模型训练提供真实数据环境。未来,深化智慧政务服务模式,将推动中山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智办”转型。
从“拿地即动工”的审批革命,到“AI员工”赋能的智慧政务,中山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与数字创新的敏锐嗅觉,在湾区竞速中闯出了一条“营商”到“赢商”的进阶之路。当政策温度与算法精度交织,当深圳效率与中山诚意共振,这片土地正以“动念即达”的服务生态,让每一位创业者在中山热切扎根。
数读
●中山进驻广东省政务服务网事项达3800余项,网上可办率达87%,实现1067个事项“免证办”,“一件事一次办”业务办件量超1.9万宗,80个事项实现“智能秒批”
●全市推出918项“视频办”服务,让申请人远程可享“窗口式”“一对一”咨询和导办服务。“粤省事”“粤商通”“中易办”指尖办事平台累计上线超2000项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办高频事项
●中山“粤智助”自助服务机已实现市镇村三级全覆盖,累计办件超48万笔,有效助力群众“自助办”“就近办”
(截至202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