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所在,数字政府建设是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广东不断加大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力度,打破数据壁垒,探索“一张网”服务,推动更多民生服务事项“指尖办”“掌上办”。
随着一声啼哭,管圣刚的儿子降临人世。兴奋之余,他要为宝宝办理“人生第一证”:出生医学证明。
新生儿父亲管圣刚:就是会比我想象中的简洁很多,方便很多,就一两分钟,感觉很快。
此时的管圣刚一定没有想到,正是2017年底,广东省召开的一次会议,让他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
2017年12月1日,广东省委召开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方案》,并将“数字政府”建设列为全省全面深化改革18项重点任务之首。由此,一场自上而下、釜底抽薪式的改革正式开始。
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魏文涛:用了近半年时间编制完成了《广东“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0年)》及实施方案,建立了“政企合作 管运分离”的运营机制,组建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形成统一高效、上下联动的决策管理体系。
编制规划、搭建机制仅是这场改革的起步。为了疏通“办事难”的堵点,广东需要打造一款集成政务、民生服务的手机应用程序,撬动这场改革。但横在改革路上的第一座大山是要打通部门间孤立的数据信息。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吕国文:数据全部上网、上云,利益、权威都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魏文涛:基础数据没有联通和共享,无法在后台实现统一身份认证,企业和群众网上办事需要反复进行身份核验。我们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在短时间内协同公安部门共享了政务服务应用所需的全部人口信息和多项核心交管信息,建立了全省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这就是“粤省事”刷脸认证功能的重要数据基础。
魏文涛提到的微信小程序“粤省事”就是这款集成政务、民生服务的手机端应用程序。一款政务服务类的小程序,从设计到测试再到推出,至少需要四到五个月的时间打磨,而留给粤省事这个年轻团队的时间,仅仅只有两个半月。
数字广东公司产品研发部粤省事产品中心产品经理黄恺:当时我们整个团队都是没日没夜地干,基本上都是晚上干到一两点,然后早上爬起来可能八九点就又开始上班,我们整个项目叫“粤省事百项高频项目”。
2018年5月21日,广东数字政府建设的第一个成果:“粤省事”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首批集成了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等142项高频服务。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粤省事”又陆续推出478项便民服务,业务量突破1.4亿。为群众减少跑动7900万次,节约办事时间超1.7亿小时。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广东的医疗、应急能力是场大考,对数字政府建设能力同样是场大考。一面是疫情依旧严峻,另一面是全省复工复产强烈需求。面对两难,广东省委、省政府交给数字广东公司一项艰巨的任务:打造“粤康码”应用服务。
数字广东公司产品研发经理罗新良:最怕的是手机响,因为一旦有问题,不管在做什么,那肯定第一时间要赶过来。我们就要打起12分精神写每一行代码,每一个函数都是要经得起考验,你不赶快地去解决的话,马上系统就会瘫掉,就会影响我们市民的出行。
截至目前,以“粤省事”“粤商通”为代表的数字政务平台已初见成果。“粤省事”已上线2025项高频服务,平台实名注册用户超1.37亿人,日均访问量在5000万以上;企业专属服务平台“粤商通”已覆盖全省超半数商事主体,注册用户达到870万家。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吕国文:(过去办证)只能在工作日去窗口办理,至少要1到3个工作日才能批下来。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办,甚至实现了“秒批”。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前不久,广东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意见》,进一步谋划我省数字化发展创新改革路径。数字政府建设将逐步从“一网通办”向“一网统管”“一网协同”延伸,并明确提出打造全国数字政府建设标杆。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广东省数字政府专家组成员范冰冰:数字化社会的发展,数字政府是一个引领者和推动者。我们广东在全省需要一个标杆,这个标杆在治理能力上有更深的渗入或者有更高的体现,在服务全局能力的把握上有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