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地市风采

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以“六大工程”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时间 : 2023-01-29 11:57:02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字体:

江门.jpg

  江门将充分发挥海内海外“两个江门”特色优势,优化提升“六大工程”,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党的二十大科学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我们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制造业当家,谋好一域助力全局,进一步谋划好江门现代化建设,续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江门篇章。”日前,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说。

  陈岸明表示,江门将深入贯彻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工作部署要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海内海外“两个江门”特色优势,优化提升“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港澳融合、侨都赋能、人才倍增”六大工程,系统推进区域平衡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法治江门建设三大保障体系,高标准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推动党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安全等各方面协调发展,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贡献江门力量。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南方日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江门将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陈岸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江门的根本出路,也是江门实现现代化的唯一出路。江门市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区位承东启西、发展空间广阔、物流网络高效、侨务资源丰富、生产生活成本优廉等比较优势,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要坚定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全面推进“科技引领”“人才倍增”工程,要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双碳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不断塑造江门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二要坚持制造业当家,全面推进“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开辟产业新赛道,打造大湾区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勇当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三要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侨资源优势,深入推进“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凝聚侨心侨智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

  四要高水平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强富绿美新县域,促进乡村振兴,创新江门东西部区域合作机制,释放西部发展潜力,打造区域平衡发展综合试验区。

  五要大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突出抓好就业增收、医疗卫生、“一老一小”保障等工作,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好惠及侨乡人民。

  六要协调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开展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构建侨都现代文化传播新格局,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

  坚持制造业当家

  打造国际一流产业集聚区

  南方日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江门作为广东省老牌工业城市,如何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陈岸明: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江门安身立命之本。

  刚刚闭幕的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江门大广海湾建设”“加快江门中创新航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充分体现了省对江门的关心支持,将为江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打开广阔空间、带来宝贵机遇。江门将紧紧围绕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和省委工作部署,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制造业当家,紧紧抓住产业项目、工业投资、产业平台,全面推进“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

  一是加快建设战略性产业集群。系统构筑“10+10+N”战略性产业集群,现阶段重点发展智能家电、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安全应急与环保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硅能源、新能源电池、新型储能、电力装备、盾构机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打造现代轻工纺织、现代农业与食品等三大千亿产业,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

  二是高起点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高起点建设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1395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坚持组团发展、分步实施,坚持以亩均论英雄,推动规划布局、产城功能、管理运营优化再造,打造国际一流产业集聚区,承载世界级产业集群。

  三是充分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主动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江门双碳实验室,在全省率先构建“双碳实验室+双碳产业园”政产学研融通发展新模式,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推动江门国家高新区扩容提质,实现省级高新区创建全覆盖。

  四是提振信心稳住市场主体。江门坚持点面结合,点上成立工作专班做好工业200强服务,面上率先在广东上线启用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建立企业诉求“117”快速响应机制,启动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全力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提振信心,稳住经济基本盘。

  强化科技与人才支撑

  江门中微子实验室2024年初建成运行

  南方日报:江门如何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陈岸明:当前,江门正加快实施“科技引领”和“人才倍增”工程,围绕产业链加快布局创新链、人才链,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集聚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的国家重要人才战略支点城市。

  一是推进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加快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双碳实验室、市域社会智慧治理“两中心一基地”建设,支持江门中微子实验室2024年初建成运行,推进江门双碳实验室全力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并争取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9+N”体系中9个分中心之一。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建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推动安全应急领域技术研发和成果加快转化。

  二是深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加强与广深港澳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及重大科技平台合作,推动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推动实施江澳科技创新联合资助项目。出台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发挥“联络五邑”海(境)外服务工作站枢纽作用,大力引育海内外创新创业团队和高端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三是打造有竞争力的创新环境和人才环境。筹备成立江门市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为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融资提供新渠道。加快组建成立科普传媒集团,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支持江门人才发展集团做大做强,高质量办好首届中国侨都(江门)国际人才节,加快建设“一网、一卡、一站”侨都人才立体化服务体系,让各类人才在江门成就事业、实现梦想。

  四是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大军。全方位培养人才,高质量推进产业、教育、医疗、金融、乡村等13支人才队伍建设。落实“院士牌”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升级“侨都英才计划”,实施侨都青年人才全球汇聚行动,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

  南方日报:江门是中国侨都,如何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陈岸明:江门素有“中国侨都”的美誉,530多万江门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遍布世界145个国家和地区,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江门充分发挥海内海外“两个江门”独特优势,大力推进“侨都赋能”工程,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

  一是加快提升侨都中华文化交流传播功能。高水平运营好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推进赤坎华侨古镇项目全面开放运营,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载体、粤港澳大湾区文旅新地标。用好5万多份珍贵银信,深入推进侨批保护与活化利用。打造以《中国侨都》杂志为龙头的侨刊乡讯矩阵,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侨乡故事。

  二是加快提升侨都科技创新经贸合作功能。深入开展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试点。积极响应华侨华人新生代的新需求,高标准建设中国(江门)“侨梦苑”创新产业集聚区,为华侨华人和港澳青年前来江门创新创业、学习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加快提升侨都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功能。完善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布局,发挥好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作用,提升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服务水平,推广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经验,打造珠江西岸重要的商事争议解决枢纽节点,为全球华侨华人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国际化仲裁服务。

  四是加快提升侨都侨务智库功能。全面深化与暨南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机构合作,组建国内一流侨务智库,加强侨务新情况新趋势研究,为国家侨务工作汇集侨情侨讯、制定政策、培养人才、咨询建言提供智力支撑。全力打造全国侨务工作培训基地,为全国侨务工作注入“江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