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地市风采

广东省副省长、阳江市委书记冯玲:在新征程上谱写阳江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时间 : 2023-02-08 10:27:32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字体:

阳江市区鸳鸯湖.jpg

阳江生态环境优美,图为阳江市区鸳鸯湖。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我们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坚定不移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前行,奋力在新征程上谱写阳江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广东省副省长、阳江市委书记冯玲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阳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坚持制造业当家,打造深度“融湾”示范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上快车道、跑出加速度,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阳江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为我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阳江贡献。

  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南方日报:当前,阳江不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请介绍阳江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深入人心的具体做法。

  冯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阳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全部工作的重心。全市上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增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切实用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引领发展。

  一是学习培训全面覆盖。阳江市委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领导干部以上率下、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示范带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实现学习宣传贯彻全覆盖。二是广泛开展宣传宣讲。开展集中宣讲、宣传报道、理论研究等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是学以致用推动落实。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结合阳江实际,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在新征程上开创阳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主题,确定10个课题若干专题开展调研,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工作思路和实际行动。

  1月6日,阳江召开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提出坚定不移推动深度“融湾”、改革开放、制造业当家、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县域振兴、绿美阳江生态建设、文化自信自强、发展民生事业、平安阳江法治阳江建设等九方面具体举措,切实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阳江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现实。

  实施“五个工程” 推动制造业当家

  南方日报: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征程上,阳江将如何落实好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现代化建设?

  冯玲:我们将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坚持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勃发新气象、闯出新路子,在新起点上高水平推进阳江现代化建设。

  致力打造深度“融湾”示范区。主动对接融入“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等重大战略,以思想理念“融湾”、软硬联通融合、产业发展对接,加快推动深度“融湾”。在基础设施“硬联通”方面,全力构建与大湾区核心城市1小时交通圈。在规则机制“软联通”方面,学习借鉴大湾区先进经验,以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和中国(阳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契机,打造与大湾区“同标高”“零距离”的营商环境。在产业发展对接方面,一方面主动链接大湾区大市场,建设服务大湾区的清洁能源、基础材料、产业配套、生活用品、休闲旅游等五大基地;另一方面主动接受大湾区辐射带动,打造大湾区的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链延伸区和产业集群配套基地,在深度“融湾”中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大局。

  坚持制造业当家壮大实体经济。聚焦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实施制造业“千百十”工程、园区扩容提质工程、招商引资一号工程、领军优质企业培育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程等“五个工程”,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我们将做大做强合金材料、装备制造和绿色能源等千亿支柱产业集群,壮大五金刀剪、食品加工、新型建材、轻工纺织、智能家电、生物医药等百亿优势产业,在激光增材、电子信息、储能电池、硅产业等领域,培育一批十亿以上成长型产业。加快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建设,打造国际一流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基地。我们将压实制造业当家“一把手”责任,市领导带头抓招商、抓服务、抓项目落地,全面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用心用情服务企业,形成“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制度环境。

  更加重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今年阳江将继续新(改、扩)建一批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增加优质学位供给。在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一期建成招生基础上,加快二期建设,不断提高本科办学规模和水平。在科技创新方面,充分发挥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两大省实验室科研带动作用,在海上风电、合金材料领域“卡脖子”技术方面进行攻坚,目前两家实验室承担的42个科研项目进展顺利。接下来,将继续引进与阳江产业结构相匹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滨海新区建设中一体谋划科学城。全力实施好“漠阳优才计划”,吸引和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奏响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南方日报: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阳江在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上有哪些具体举措?

  冯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将认真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努力让我们的城市成为高品质生活的承载地,农村成为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描绘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父老乡亲富裕富足、生活幸福的美好画卷。

  推动县域振兴,促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动县域振兴,因地制宜、比学赶超,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去年,阳江全市粮食产量创10年新高,“漠阳味道”入选2022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100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达到10个,现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占全省示范区总面积的一半,首批建设11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进展顺利。今年,我们将按照省委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部署要求,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强化镇街联城带村节点功能,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们将持续壮大县域经济,加强美丽圩镇建设,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发展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推动绿美阳江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守护好漠阳大地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生态美景。去年,我们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荣获“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誉称号,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95.1%,森林覆盖率达57.8%。今年,我们将完成5万亩国土绿化工程,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加快红树林营造修复,支持海陵岛打造绿美阳江示范区、创建和美海岛,建设阳西程村湾万亩红树林示范区,全面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美城乡人居环境。

  推动民生事业发展,切实增强均衡性可及性。实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育儿、交通、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平安等“民生十大工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健全社会保障,实施“双百工程”,做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促进共同富裕,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加快文化名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大力弘扬“海丝文化”,传承阳江特色文化,力争今年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设全国水下考古活化利用高地,推动广东海丝馆打造世界级考古品牌、世界一流博物馆。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四季海陵”。

  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

  南方日报: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阳江将如何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冯玲:我们将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引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既要当好指挥员,又要当好战斗员,对重点任务亲自上手亲自抓,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优良的党风政风振奋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团结带领干部群众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完善自我革命制度。扎紧扎牢制度笼子,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推进巡察全覆盖,用好问责机制,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锻造过硬干部队伍。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实施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计划,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开展“观念大更新、作风大提升、工作大落实”专题活动,强化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让混日子的没市场。

  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城市社区治理,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